沥青是一种很神奇的有机物,它可以成为坚硬的柏油马路,任由汽车和行人在上面驰骋和行走。但它其实是一种液态物质,只不过由于粘度太高加上性质稳定,常用马路修建和填补。
沥青防水防潮防腐,被广泛运用于建筑领域。它也有缺点:感温性大,遇高温则融化,也不耐低温。沥青神奇的性质让它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科学界曾有一个关于沥青的实验,耗时上百年,究竟是什么实验呢?它就是著名的沥青滴漏实验。
这个实验为了证明什么呢?实验过程是如何的呢?这个实验是如何被继承和延续的?实验结果最终如何?让我们化身甘于寂寞的科学家,开始这场跨越百年的科学实验。已经进行了快100年的沥青滴漏实验,究竟是为了证明什么?
证明什么?
有的物质在常温下表现出固体的形态,但实际上却是粘性极大的液态物质。
这是1927年昆士兰大学的教授帕内尔准备通过亲手实验向他的学生们证实所说的一句话。即使不说,大家也知道,实验的对象正是沥青。
沥青是一种格外懒惰的物质,它的分子运动速度比蜗牛还慢,但慢并不意味着如静止不动的物体一般。沥青是一种高粘度的液体物质,有时也被认为是半固体。
帕内尔教授认为,只要将实验的时间一直延长,沥青迟早会成滴落下。
他把一团粘稠又黑乎乎的沥青先进行加热,加快它的分子运动,然后把完成“热身”的沥青放进一个封闭式漏斗,让沥青待在漏斗的上端,保持下端封口未解开的状态,平稳放置漏斗,静置沥青。
这还只是准备工作,接下来才是漫长的等待,这团沥青静置了三年,早已化作漏斗杯的形状。沥青还是原来那团沥青,它已经得到前所未有的“冷静”。
实验正式开始
得到充分凝固的沥青,1930年,帕内尔教授将漏斗封口剪去,用金属架将漏斗架得比原来高离桌面一些,然后在沥青漏斗下放了一个烧杯,用来承接不知何如落下但终会落下的沥青滴。
有时候人为了做成一件事,他会形成执念,他想成为一个什么,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沥青实验并不复杂,它更多的是考验观察记录者有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理论还是那个理论,多背一遍或者多写一遍也不会增加对理论的一丝感悟。
为了让学生们眼见为实,学到实用的知识,而不是跟着书本上的死理照本宣科、“书”云亦云,帕内尔教授带领学生们饶有兴致地开始沥青滴落实验的漫长观测研究。
在三年沥青凝结期,帕内尔教授的学生其实已经换了一批。三年过后封口被剪开,沥青以肉眼难见的速度凝成一个似滴未滴的“沥青滴”。或许在观测者的眼中,这其实是一滴珍贵的“石油”,或者是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总之它非常难得,非常珍贵。
1938年,帕内尔教授的学生已经换了三批,他们曾在教授带领下记录沥青滴落实验的数据,观测在常温下沥青难以捕捉的分子动态。这一年,成形的沥青滴已经如同上帝和亚当碰手指那样,快从沥青团的怀抱分离出去了。
帕内尔教授兴奋起来,他开始邀请自己现在的学生,上届的学生,还有上上界,上上上界的学生一起来见证实验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进展。可时过境迁,帕内尔教授以前的学生早已不再是学生,他们好些人不再从事科学研究,更不会对这个现在看来只是浪费时间的实验产生兴趣了。
成为“社畜”的学生们纷纷放弃了教授的鸽子,教授的精神是难能可贵,无人可比拟的。从1930年实验的证实开始,经过长达8年11个月的漫长等待,第一滴沥青终于尘埃落定,滴落在了烧杯中。1938年12月,喜出望外的教授独自一人成为了奇迹的见证者。没有往昔学生们的陪伴,甚至没有仪器设备能帮助他记录。
第二次沥青滴落发生在1947年2月,距离上一次沥青滴落过去9年,帕内尔教授更加苍老,行动也不是很方便。尽管做好了准备,他却不小心错过了沥青滴落的瞬间,最后只看到第二滴沥青摔进烧杯后,耷拉的样子。它看起来有些滑稽,好像在取笑错过滴落瞬间的教授。
距离最初实验开始已经过去快20年,教授一个人孤军奋战,这个实验已经快被人遗忘了。1948年,帕内尔教授因病离开了人世,去世时他才60岁。
实验的延续与继承
1961年,约翰·梅恩斯教授继承了托马斯·帕内尔教授的遗志,继续了沥青滴落实验。他来到帕内尔教授待过的大学,对沥青实验的装置感到好奇,和那些不重视沥青实验、遗忘帕内尔这个偏执狂的人们不同,梅恩斯有着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他是个年轻的教授,还没有结婚。
他开始观察沥青滴落实验的时候,第三滴已经滴落,如果帕内尔教授没有那么早过世,兴许就能记录第三滴沥青呢。梅恩斯开始了第四滴沥青的等待,他等啊等,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仍然没有发现滴落的迹象。他虽然没有等到沥青降落,却等来了自己的爱情。
科学只是事业,爱情才是永恒,当他和他的娇妻度蜜月时,回来却发现第四滴沥青落在了烧杯中,尽管他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吻了他额头表示对此的遗憾,梅恩斯依旧无法平复失落的心情。
他推算了第五次沥青滴落大概的时间范围,希望能弥补之前的遗憾。可现实就是那么不巧。他接手实验的时候是1961年,直到他2013年去世,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错过。
1977年,周末两天守在家的梅恩斯只是出去了一小会,回来的时候刚好错过第六滴沥青。1988年,他发誓要打破与沥青滴落瞬间失之交臂的魔咒,结果只是喝咖啡的功夫,他又一次错过沥青滴落,那是第七次沥青滴落。
第八次,由于热点风暴导致大规模停电整整20分钟,这一停导致了摄像头的损坏,结果可想而知,梅恩斯肠子都要悔青了。2013年,约翰·梅恩斯教授因中风意外离世,第九次沥青滴落时间是2014年,真是造化弄人!
有人会问,这个实验进行了这么久,照理说会有梅恩斯的接班人继续这个实验,结果第九滴沥青却没有被记录,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沥青滴落持续时间太过久远,烧杯中已经承接了8滴沥青,它们像叠罗汉一般堆得很高,以致第9滴沥青没能顺利滴落下来,它被堵住了!
以上是第三代滴落实验管理员怀特的回答。为了让实验正常进行下去,是时候换个新的烧杯接沥青了。结果第九滴沥青中了“头彩”,它在更换的过程中不小心被扯断。这滴让人等待了13年6个月的第九滴沥青,让人感到好笑又让人感到可惜。
实验结果
实验的最终研究成果由圣三一学院得出。这个学院似乎继承了三代管理者的精神,他们在1944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滴落实验,最后在2013年落下帷幕,研究人员终于首次拍摄到沥青滴落瞬间。这是对第一代管理人帕内尔教授、第二代管理者梅恩斯教授和第三代管理者怀特最好的交代。
伟大的科学精神
沥青滴落实验并没有完全结束,它的第十滴沥青预计在2027年滴落,人们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站直播见证沥青滴落瞬间。科学家的精神值得发扬,他们被不理解的人看成疯子,其实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豪迈和孤高罢了。科学精神使未知变成已知,世界因科学的存在变得多姿多彩,这是一门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朝气的学科。
分享各种类型的知识,一起学习,一起了解,一起娱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知识能量小超人。